<strong id="oso9k"><pre id="oso9k"></pre></strong><dd id="oso9k"><big id="oso9k"><video id="oso9k"></video></big></dd>

    1. <th id="oso9k"><track id="oso9k"></track></th>

      <tbody id="oso9k"><pre id="oso9k"></pre></tbody>
        <th id="oso9k"><pre id="oso9k"></pre></th>
        <button id="oso9k"><object id="oso9k"><cite id="oso9k"></cite></object></button>

        <em id="oso9k"><ruby id="oso9k"><input id="oso9k"></input></ruby></em>

      1. <progress id="oso9k"></progress>
        <th id="oso9k"><pre id="oso9k"></pre></th>
        <rp id="oso9k"></rp>
        <tbody id="oso9k"></tbody><tbody id="oso9k"><track id="oso9k"></track></tbody>
        <th id="oso9k"></th>
            • phone  公司電話: 028-962553 業務投訴:028-85560252
            • EN

            《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報告(2022)》發布

            成都生態環境 發布時間:2024-01-02 閱讀數:420

            分享至:

            12月28日,《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該《報告》旨在展示2022年以來成都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的進展成效,總結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經驗做法和優良實踐,深化各級各部門對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意義的認識,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再上新臺階。


            640 (1).png

            成都第六份綠色低碳發展藍皮書



            “成都在2018年5月編制發布了第一本綠色低碳發展報告,也是全國首個城市級綠色發展藍皮書,到今年已是第六年持續發布。”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氣候變化與國際合作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報告》是在23個區(市)縣、30多個部門和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歷時6個月編制完成,分為綜合篇、重點領域篇、區域亮點篇、典型案例篇、政策篇和附錄六大部分,近15萬字,通過多層次、多維度展示了2022年以來全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最新進展。與往年相比,這次的《報告》結合新形勢新部署新要求,緊扣‘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這一年度主題,更加突出了成都在推動‘三個做優做強’、‘四大結構’優化調整、創新綠色低碳場景要素等方面的具體實踐和成效。”


            據悉,2022年,成都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抓發展,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統籌推進“四大結構”優化調整,深入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不斷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全市結構調整全面起勢、綠色轉型加快步伐、宜居品質更加彰顯,新增4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2個省級生態縣,入選首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獲評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優良”等級,躍居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西部第一,位列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營商競爭力排行榜第四,繼續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里的幸福成都” 靚麗名片更加響亮,綠色低碳正成為成都最厚重的底色、最鮮明的特質和最持久的優勢。


            1705394372368092614.png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



            01?在城市空間優化方面



            成都著眼延續千年立城的歷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現實需要和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加快構建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空間格局。優化國土空間布局,“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獲批啟用,33個以公共交通為導向(TOD)綜合開發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布局100個未來公園社區,實施50個片區有機更新。保護修復國土空間,推動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縣、邛崍市5個重點生態縣(市)編制縣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建立全市礦山生態修復數據庫。推行綠色建造模式,完成年度超低能耗建筑面積10.4萬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面積58萬平方米,對標創建綠色標桿工地1279個。打造韌性城市空間,入選省級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建成區27.5%的面積達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1705394416029042465.png

            產城融合的工業園區



            02?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



            成都著力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經濟發展效益和質量持續提升。深入實施制造強市戰略,編制完成26條重點產業鏈產業圖譜,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突破200家,青白江經濟開發區入圍首批省級綠色低碳化循環化改造園區。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布局構建“研銷在成都、共建產業鏈、綠電齊共享”跨區域合作模式,完成動力電池及儲能、光伏、氫能產業圖譜繪制,組建成都綠色低碳產業投資集團,5戶企業入圍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外貿企業。推動服務業集聚成勢,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四川天府新區入選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提質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年度建成高標準農田超30萬畝,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2.7%,提升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消費新場景30個。


            1705394876585003660.png

            成都國際鐵路港



            03?在綠色交通發展方面



            成都加快建設低碳化高效化、立體化多層次的綠色交通運輸體系。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成都鐵路樞紐環線開通公交化運營,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突破558公里、日均客運量490萬乘次,主要指標位居國內第一方陣。拓展綠色出行方式。建成“快速通勤網+美好出行網+社區生活網”一體化常規公交網絡,成功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大力發展綠色物流,設立“公轉鐵”專項資金,加快青白江國際鐵路港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量突破2萬列。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市場年度滲透率達31%,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居全國城市第六和非限購城市第一。強化智慧交通建設,市域高速ETC專用車道實現收費站點全覆蓋,上線綠行蓉城,累計78萬余人次主動放棄駕車出行。



            04?在能源低碳轉型方面



            成都著眼減煤、控油、穩氣、增電、發展新能源,推動能源供給向低碳化多元化、能源消費向電氣化高效化提升。提升清潔能源供給能力,啟動金堂縣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建設13個儲能應用示范項目,全面實施成都電網“蓉耀工程”三年攻堅。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攻堅,將12戶大數據、晶硅光伏、動力電池等行業企業納入精準輸配電價政策支持范圍,全市清潔能源消費占比超過六成,優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促進重點領域電氣化,推進15個重點領域電能替代、替代電量3.4億千瓦時,鋼鐵行業100%采用電爐短流程工藝,3戶鋼鐵企業單位產品能耗全部達到國家標桿水平。實施節約優先戰略,開展傳統行業企業能效提升專項行動,“十四五”前兩年全市規上工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3%。


            微信圖片_20240116163620.png

            環境宜人的綠道藍網



            05?在生態碳匯提升方面



            成都全面塑造“青山綠道藍網”城市空間形態,環城綠道騎行、龍泉山觀日出、公園露營成為成都“新鐵人三項”網紅打卡項目。夯實公園城市生態本底,創新設立“市民林長”“山頭長”,加快推進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國家儲備林和高質量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高質量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增至44.5%。建成蓉漂人才公園、芙蓉島公園等示范工程,天府綠道成網成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完成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精準編目,建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入選全球“自然城市平臺”。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縣)數居省會城市首位。高標準推進邛崍市、大邑縣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創新開展公園(綠道)陽光帳篷區試點。


            1705395022067035278.png

            宜居宜人的生態環境



            06?在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方面



            成都鞏固提升生態惠民示范工程“六大行動”成果,集中力量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一園一策”開展8個涉VOCs重點工業園區綜合整治,引導貨運車輛從“一繞”向“二繞”轉移,細顆粒物(PM2.5)濃度降至38.8微克/立方米。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建設成德眉資河長制E平臺,黃龍溪斷面水質穩定達Ⅲ類,興隆湖入選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43段城市黑臭水體持續保持“長制久清”。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完成耕地質量等級年度調查評價,推進龍泉驛區、雙流區、崇州市長江黃河上游土壤風險管控區建設分區管控試點區建設,啟動12個工業集中發展區水氣土協同預警體系建設,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提質垃圾分類處置,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80%以上。


            1705395105019055882.png

            “碳惠天府”新場景新伙伴發布儀式



            07?在生態文明共建深化拓展方面



            成都加快構建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綠色低碳生態圈,把綠色理念轉化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持續夯實生態文明法治基礎,制定《成都市濕地保護條例》,修訂《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出臺《成都市綠色建筑促進條例》等法規。加快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高水平推進天府永興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成立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推進智慧蓉城賦綠增效,建設數字政府、數字企業,推廣辦公電子化、無紙化,搭建國內首個產品碳足跡數據庫,建立“雙碳”標準數據庫。促進綠色消費和采購,69家企業獲綠色產品認證,全市政府采購節能環保產品20.3億元,“碳惠天府”新增30個低碳消費場景。創新開展綠色創建行動,啟動近零碳排放園區、工業企業、公共機構、景區和社區五類試點建設,開展首個生態碳匯科教示范基地建設,完成《成都市小學生態環境教育讀物》系列叢書,中小學中綠色低碳課程普及率達100%。


            此外,《報告》還從公眾參與、創新示范、數字賦能、綠色制造、綠色金融等方面展示了部分領域和單位的經驗做法,提煉了包括雙路徑“碳惠天府”機制、杉板橋近零碳社區、金牛區近零碳政府辦公區、淮州新城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一汽豐田汽車(成都)有限公司、巨石集團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地埋式大型垃圾壓縮轉運站、新網銀行打造碳中和銀行、西門子產品碳足跡精準追溯、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策源地等綠色低碳發展十大案例。


            微信圖片_20240116163631.png

            綠色為底的公園城市空間



            文章來源:《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報告(2022)》發布


            • 在線咨詢
            • 微信服務號
            • 微信訂閱號
            • 回到頂部
            • 綠色融資咨詢
            • 碳中和咨詢
            • 紀檢監察
            • 環境市場咨詢
            • 交易開戶咨詢
            • 綠色技術業務咨詢
            偷自视频区视频厕所,偷拍专区无码亚洲素人,偷自视频区视频综合